吃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生理需要,在中国更是一种璀璨的非物质文化,也是喜闻乐见的交际方式,中国人爱吃、会吃、能吃,朋友们聚在一起,也常常以分享自己特别的饮食经历为乐,如吃了某某网红店的招牌菜、吃了某某名小吃、吃了某种特别的动物(蝎子、蚂蚱、知了、蛇、甚至一些野生的保护动物),中国人去外地旅游,也必定会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。
作为中国人,我自然也不例外,但我的舌尖经历并不丰富,因为我旅游的经历也不丰富,所以没有太多可以炫耀的美食经验。然而,我敢保证我吃过一样大家都没吃过的东西。你能猜出是什么吗?
你肯定猜不到。
我吃过人的大便,通俗的说就是人屎,而且是我自己拉的屎。
这是我娘告诉我的:在我刚会爬的时候,我自己在屋里的炕上玩,我娘去院子里做家务,等她回屋时,看到我坐在炕上低头看着自己手,手指手有黄黄的东西,我抬起头,娘又看见我脸蛋和嘴角上也有黄黄的东西,而我旁边是一小屯坨细细的冒着热气的baby屎。我看到娘,皱着眉头望着她,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,我娘乐得笑出了泪花。
屎是什么样的味道,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,所以也无法和大家分享那种“美妙”的感觉,也不鼓励大家亲自去体验,因为肯定没有火锅好吃。我只是像用此事来炫耀一下自己的特立独行和惊世骇俗。
史书上记载,许多牛逼的人物都有不俗的经历,如勾践卧薪尝胆,刘邦斩白蛇起义,张飞一声喝断当阳桥,等等。我也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,所以就从自己脑海里搜寻自己的特别事迹,搜来搜去只找到了这件事。我现在对世界有如此强烈的探索精神,大概就是我舌尖触碰到屎的那一刻埋下了种子。
可惜我的第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探索没有留下经验,吃了大家最不想吃的东西,却没有记住味道,这无疑是一种浪费,除了证明我的特别,没有任何意义。而且我并不是第一个吃屎螃蟹的人,有一位英雄两千多年前就吃了,并且他吃还出了意义,吃出了境界,吃出了一场战争的胜利,这个人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勾践。
汉赵晔的《吴越春秋,勾践入臣外传》记载:春秋时,吴灭越,越王勾践入臣于吴。吴王病,勾践用范蠡计,入宫问疾,尝吴王粪以诊病情,吴王喜,勾践遂得赦归越。
看见没,我们都知道卧薪尝胆,却鲜闻“勾践尝粪”的伟大事迹。虽然我吃的是现拉的新鲜童子屎,口感上应该胜于他吃的吴王的陈年老屎,但是这位前辈在吃的时间上远远早于我、吃的成果也远远远远远远大于我,我自愧不如。我本想用屎为自己镀金,结果人家镀的是白金,我镀的只能算青铜了。
卧薪尝胆又吃屎,勾践大爷到底遭了多少罪啊?他的江山来得真不易!我可以学习他忍辱负重的精神,但屎样的忍辱负重臣妾真的做不到啊,尽管我曾经的的确确吃过了。就算给我一个阿里巴巴,我也坚决不再吃了,因为就算得到了花不完的钱,失去的却是更宝贵的东西——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。
范蠡就告诉了我们答案,勾践灭吴成功后,他就给文种说勾践“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”。你看,吃屎的主意是他出的,勾大爷真的吃了,他又说人家心理变态,这龟儿子真不是好东西!
所以说吃也要保持人格,卧薪尝胆有必要,替别人尝粪就有点那个了。勾践胜利了但是回想吃屎的那一刻,肯定有说不出的郁闷,有隐隐的愤恨。在攻占吴国的那一刻,勾践不会答应夫差投降,他必须让夫差去死才心里平静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勾践没有真正的人格,胜利后诛杀功臣的心理活动吧。
今天的中国和平来之不易,国内需求日益上升。吃就显得更为重要。我们一定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,才能让老百姓过的安全放心,活的有人格有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