蝎子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那些有故事的美食,才最值得人去品味,寻味
TUhjnbcbe - 2025/5/26 19:39:00

说起老北京的美食,总是念念不忘东来顺的涮羊肉。羊在中国,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,羊与“祥”读音相近,羊一直被认为是吉祥之物,有“三羊开泰”之说。在中国的大都市中,就数北京羊肉的吃法最多,涮羊肉、羊蝎子火锅、白切羊肉、白水羊头肉、炙子烤羊肉、烤全羊、烤羊排、烤羊腿、烧羊肉、孜然羊肉、羊肉串、羊肉汤、羊杂碎……北京人爱吃羊肉的习俗,和当年满清入关,八旗将士喜爱吃羊肉有密切的关系。

北京最著名的涮羊肉餐馆莫过于东来顺了,这家百年老字号,是北京传统美食中的一枝奇葩,被授予了国家级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在老百姓的口碑中,不仅有“涮肉何处嫩,要数东来顺”的俗谚,还有“东来顺的涮羊肉——真叫嫩”的歇后语,就是现在的北京人挤兑人时还开玩笑说,你丫装什么“嫩”呢?真把自个儿当东来顺儿了,可见东来顺在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
笔者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,跟几个小伙伴去东来顺搓过一顿,那时的东来顺仅此一家别无分店,在一栋多平米的两层小楼里,地址在金鱼胡同西口,东安市场(文革改为东风市场)北口,旁边就是盛锡福、五芳斋、天义顺酱园、吉祥剧院等。一进店肉香、调料香,沸腾的小铜锅里香气扑鼻,光闻味儿就让人垂涎三尺。我们要了三斤羊肉,都是手切鲜肉,好像那会不流行吃冻羊肉切片,还限量供应,一盘烧饼,配了点白菜粉丝,总共花费13元5毛钱。就是到了今天,还能回忆起当时舌尖上美滋滋的羊肉香味。

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,夜里在德胜门附近一带还能看见一队一队的赶羊人,向各个市场和餐馆运送来自内蒙的口外羊。德胜门外有一条清朝年间著名的“京羊道”,专门为住在北京的满蒙八旗军以及城里的满族、回族和蒙、汉族人运羊。清朝政府规定,从归化城(今呼和浩特)一直向东到卓资山、集宁、张家口、南口、沙河、德胜门,作为官家的京羊道,路宽3丈6尺,平时只供羊客和羊群行走。

当时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条件下,归化城的赶羊人,硬是把活羊从草原赶到了京城,路程长达0多里,路上有沙漠、草原、城镇、村庄,要想让羊群在路途上不死亡、不丢失,不偷吃庄稼,到达北京后还不掉膘,这委实是件难事。到了夜里,羊工和羊群在羊道安营扎寨,羊群每晚都要喝水、吃盐、吃草……每年有三十多万只活羊被这些赶羊工运进了北京城,美食的背后有太多太多故事。

到了民国年间“京羊道”主要为北京城里的牛羊清真市场和餐馆运送活羊,当时东来顺在东直门有自己的囤养基地叫丁家菜园,来自内蒙的口外羊就在这里养膘待宰。东来顺只选用内蒙锡林格勒东乌旗、西乌旗的黑头白羊,也就是羯羊,这种公羊在刚断奶时就被去了势,丧失了生育功能,肉质细腻没有腥膻味。

东来顺的师傅最早来自正阳楼,因为老东家丁德山会做生意,他家的羊肉,讲究不腥不膻,鲜嫩味美,肥瘦相宜。每只屠宰后的羊重四十多斤,但是够用作涮羊肉的就只有十二三斤,“上脑”、“大三岔”、“小三岔”、“磨裆”、“黄瓜条”等部位,大约只有一只羊的三分之一,余下的肉就卖给“羊肉杠”了。

当年的东来顺大厨,对羊肉不同部位,切肉的手法格外讲究,切出的羊肉片“薄如纸、勺若浆、齐似线、美如花”,铺在青花瓷盘里,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地地道道的工匠精神,东来顺羊肉馆的涮羊肉由此名声大振,就连一些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也经常出入,前来品尝,东来顺的涮羊肉也与当时闻名京城的“正阳楼”齐名。

吃涮羊肉对调料特别讲究,东来顺所用涮羊肉调料,精细讲究,酱油用自家收购的“天义顺”酱园自产的天然酱油;虾油选用河北南北堡小虾所制;黄酒必用绍兴所产上等绍酒。其余芝麻酱、酱豆腐、韭菜花、辣椒油、米醋、糖蒜以及白菜、粉丝、香菜、葱姜等,均由丁家菜园制作。

就连东来顺的糖蒜也非常讲究,原料选用优良品种的大六瓣蒜,也叫大青苗,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自制加工而成,经七大步骤、百天腌制才能完成。腌好的糖蒜呈琥珀色半透明状,口感酸甜脆爽。另外,东来顺火锅使用的清汤,底料包括海米、葱花、姜片、口蘑汤。口蘑与海米结合,使火锅底汤味道格外鲜美,吃着肉喝着羊汤,那滋味甭提多美了。

早在乾隆年间,皇宫里就开始采用景泰蓝全铜作为火锅锅具,优雅的蓝与富贵花相映衬,顶盖上轻烟袅袅,别是一番意趣。东来顺涮羊肉用的铜火锅,均为专门特制,锅身高、炭膛大、火力旺,锅中汤总是能保持沸腾不滴落,使羊肉片入汤即熟。所用碗盘,均系从景德镇专门定做的青花细瓷,个个精美如工艺品。十余种调料,分别放置在十多个小碗中,五色纷呈,真正达到色、香、味各具其美。

东来顺的兴旺发达还有很多故事,老东家丁德山为饭庄制定了店训,“能来咱铺子里站一站的人,那是缘分人;能来咱铺子里坐一坐的人,那是瞧得起咱的人;能来咱铺子里吃饭的人,那是照顾咱的人”。

前不久笔者去东来顺华龙街直营店,参加了一次店方举办的品尝试吃活动,与这家店的经理聊起了东来顺的一些老传统。这位十八岁就在东来顺当学徒的经理满怀深情的说,作为东来顺人,最大的愿望就是保留住东来顺的老传统。东来顺的每一只羊在内蒙养殖基地宰杀时,必须由当地的阿訇主持仪式,诵念“苔丝米耶”(奉安拉的名义),确保清真食品的圣洁本意。

每年东来顺生产基地糖蒜开坛的日子里,都要组织店里的年轻人充满仪式感的聚集在一起,完成开坛仪式。东来顺提供给客人的羊肉必须货真价实,放盘多久不会有血水,吃之口感筋斗、光滑柔韧、香味醇厚、柔软耐嚼,绝不允许有“吐渣”。作为镇店之宝招牌的手切鲜羊肉,更要求做到“薄、匀、齐、美”,且片片对折,纹理清晰,倒盘不掉,看上去跟工艺美术品一样,这是东来顺的龙根命脉,必须要传承下去。

如今的东来顺已经集团化经营了,全国开有上百家连锁店,从店堂装修到菜品的丰富,都上了无数多个台阶,但这位学徒出身的经理忧心忡忡的感慨,连锁店难于统一管理,质量参差不齐。老一代人对老字号东来顺充满了感情,但如何让老字号融入新生代90后00后的心中,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……作为一个美食文化传播者,笔者衷心祝愿,所有的中华百年老字号,都应该成为千年老字号,这是民族文化的根,必须深植于土壤,福荫万世后代……

1
查看完整版本: 那些有故事的美食,才最值得人去品味,寻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