蝎子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神秘的皱纹杀手芋螺毒素,究竟会不会火
TUhjnbcbe - 2024/4/26 20:58:00

这两年,虽然大家都在讲各种成分,不过新东西好像掀起的波浪并不大,比较火的依然是维A醇、维C、玻色因、多肽、间苯二酚衍生物(、丁基间苯二酚)等等。

当然,内卷的文化在这行体现得很快。

成分还是那些,但浓度、包裹技术、渗透技术、各种搭配等等,也是各类品牌非常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的方向,再加上各种细胞测试、临床测试的盛行,大家都在证明自己很行。

另一方面,消费者好像也有点等不及,毕竟可以买的产品太多太多了,一款产品能复购第二瓶已经谢天谢地,在这方面,大家都是“渣男”,从来就是喜新厌旧的。

这么说来,见效快,可能是另一个产品开发的方向。

但活性物嘛,想立竿见影真的很难,就算是经典的维A醇,可能也得用上一两个月吧,最好能用上六个月到一年,这样效果会比较明显。

贵妇产品里面的XX提取物之类,更加不指望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。

前两年流行的类肉毒素——乙酰基六肽-8,就是这么火起来的。

传统的多肽都是促进胶原蛋白再生为主的,起效慢一些,而乙酰基六肽-8可以抑制肌肉收缩,对表情纹的缓解很有帮助,立竿见影说不上,但一两周有时候确实看得出皱纹变淡。

而且自从雅诗兰黛的线雕精华用了10%的高浓度之后,有样学样的品牌越来越多,比如后来珀莱雅红宝石用了20%,接着红宝石2.0用了升级版的乙酰基六肽-1(也是20%浓度),都是想立刻、马上、迅速让皱纹消失。

但大部分成分,都会从“新奇”走向“平平无奇”,现在我看到添加乙酰基六肽-8的产品已经提不起兴趣了,随便你加多少,看起来也就是个和甘油差不多的东西。

大家都在用,用滥了,等于不添加,还浪费钱。

所以作为接班人的另一个成分——芋螺毒素(芋螺肽)就这么诞生了。

实际上各种让肌肉松弛的成分,多数来自于大自然,比如之前流行的蛇毒肽、红蝎毒素、蜘蛛毒素等等,都是参考了这些动物的毒素分子结构,然后进行简化,最后开发出产品。

海洋里面有毒的生物同样很多,水母、海星、海葵等都不是等闲之辈(河里面的河豚也厉害),连看起来很普通、我以为可以炒菜吃的芋螺,也是很毒的。

和海葵毒素这种分子量超大的多肽不同,芋螺毒素虽然种类超级多(可能有超过种),但它的分子量都没那么大,可能就在10-30个氨基酸左右,不管是提炼,还是合成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。

另外芋螺毒素的生物活性也很高。

它的结构千变万化,能够识别各种和神经收缩有关的离子通道,功能上就很丰富了,像有一种芋螺毒素早就已经做成药物在美国上市了(Ziconotide),功能就是镇痛,效果是吗啡的倍。

用在护肤品里面的芋螺毒素,现在比较有名的就是来自瑞士Activen公司的XEP-这个多肽了。

不过比较奇怪的是,国内其实用得更多,国外的产品反而用得没那么广泛,可能是和推广力度有关吧。

这个XEP-多肽,比传统的多肽分子量都要大,有22个氨基酸,分子量左右。

氨基酸越多,能形成的结构就越复杂(存在二级结构甚至三级结构),理论上的活性会好一些。

而平时看到的那些多肽,是为了减少合成的难度进行优化的(比如蛇毒肽,才三个氨基酸,和真的蛇毒没法比)。

为了证明芋螺多肽的效果,背后也有一篇论文支持,目的就是为了阐述这个多肽可以阻断钠离子通道(NAV1.4),同时也可以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,理论上比常规的乙酰基六肽-8更加全面一些。

举个例子,像很厉害的河豚毒素,也是能够阻断这个钠离子通道的,而且靶点更多(1.1/1.2/1.3/1.7),所以才非常危险。

刚刚说了,芋螺毒素的分子量很大,结构复杂,合成起来就很难,因为还得考虑到它的立体结构,并不是说氨基酸的顺序一样就有效。

好像也就这个XEP-管用,其他家的就不确定结构是不是类似了。

分子量大,很多人肯定担心是不是能够起效,临床试验这边也少不了。

Activen的原始资料里面,也有看到一些数据,大概有30个人的测试,基本上是符合目前的行业标准的。

而结果方面,舒缓皱纹的效果很明显(添加量3%),2小时就有效,细纹的淡化真的比较明显,好像拉了一张膜绷紧了一样。

还有一些实验证明,这样的效果可以持续8小时,并不是马上就消失,所以作为急救型的淡纹,基本可以撑一天吧。

当然了,刚刚说到,分子量大,渗透性肯定有影响,Activen这家公司也很实在,它们做了不同的配方,发现配方对渗透性影响不小,有些甚至没啥用,下一步还考虑过仪器导入的方式强化它的效果。

比如水剂型或者阳离子乳化剂做出来的配方,渗透效果就比油包水型的要好。另外,阳离子和纯硅油体系的,对长期的淡纹更有效。

可惜市面上这样的配方体系很少(阳离子乳化剂很难和增稠剂共存,会搓泥),只能通过导入的方式,加个微针,或者离子导入仪之类。

接下来嘛,就看看产品了。

由于这个多肽的名字比较诡异,在不同的国家叫法都不同,查找信息的时候就比较复杂了。

国内的话,它用了一个的名字糊弄过去了,叫这个的多肽很多,像蝎子毒素也是这个名字,很容易搞错。

国外更多的是称为,基本上和供应商的推荐INCI名字一样。

国外的品牌中,Lancer、NIOD、Revive、DiegoDallaPalma算是相对来说有点知名度的。

尤其是像NIOD这种堆料大王,里面放了一大堆东西,自然也包括这个芋螺毒素(在里面叫S-Mu-ConotoxinCnIIIcAcetate),另外Revive这种也是偏高端线的,它们家的眼精华同样是靠芋螺毒素来抗皱。

国内用芋螺毒素的,基本上也是一些新锐品牌,比如春日来信的新版眼霜(应该不是主力成分)、专妍的眼精华(添加了10%)、溪木源的芋螺肽精华(添加了7.69%,数字很奇怪),其他的可能就是一些微商品牌了,稍微大一些的品牌还没开始用,估计也在观望中吧。

总之,从自然中获得护肤品的灵感,并且提取到有用的成分,肯定是目前的趋势。

芋螺毒素啊、蛇毒肽啊、红蝎毒素啊都是缩影,自然界有趣的东西不少,传统的成分看完了,就可以往天然方向研究了。

这种即时缓解皱纹的产品,我自己并不是太感冒(很难解决根本问题啊),可消费者对此也还是买账的,如果和一些真正功效的成分结合在一起,短期+长期都兼顾,那就更好了。

而且,芋螺毒素听起来还挺酷的,不是吗?

参考文献:

Favreau,Philippe,etal."Anovelconopeptide,CnIIIC,exertspotentandpreferentialinhibitionofNaV1.2/1.4channelsandblocksneuronalnicotinicacetylcholinereceptors."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.5():-8.

戴秋云.芋螺毒素的毒理学和药理学研究[J].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,,30(12):-.

1
查看完整版本: 神秘的皱纹杀手芋螺毒素,究竟会不会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