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、绿孔雀均为鸟纲、鸡形目、雉科。绿孔雀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是不允许人工繁殖饲养的。人工饲养的均为蓝孔雀,低能量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高蛋白。目前,国内孔雀规模养殖实践证明:人工饲养孔雀,技术难度小、设备简单、投入少、产出多、增值快,集食用、观赏、保健多种功能于一体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,市场前景广阔。
一
饲养管理
1、场地选择
孔雀养殖场舍建设和养鸡场大致相同,以观赏为目的,要充分考虑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,以衬托出孔雀自身华贵的气质。
2、场舍分类
①育雏舍
育雏舍分室内、室外两部分。1~20日龄可模仿肉鸡室内网养,每个网架×cm,底网离地高80厘米,网片可直接采用肉鸡网养使用的网片。20~60日龄开始可模仿室外散养鸡育雏方式,室外栏舍面积为5×10m,室内外各半,室内高4m,室内外均应设置栖息架。
②育成栏
育成栏舍大小可因地制宜,为促进孔雀多运动以增强体质,室内面积可略小于室外,网高5米,室内外均设置栖息架,饲养密度在1只/5㎡。
③种孔雀栏
公母配比每栏舍大致在1:2~1:5,室内外面积各半,面积大致为5×10m。
二
育雏期
孔雀属早成鸟,出壳后便能自行啄食,育雏期为0~60日龄,育雏期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%~70%。出壳应先饮用浓度在1/的高锰酸钾水溶液。幼孔雀的生长发育从7日龄开启快速生长模式,此时为保证其生长所需营养、能量,应适量增加动物性饲料和各种微量元素。育雏舍保温灯可采用红外线灯或电热育雏器,0~3日龄育雏温度应稳定在34℃,从第4日开始每天依次降低0.3℃,直至约20~30日龄时方可脱温。具体脱温时间视幼孔雀状态和天气而定。每栏舍群组饲养规模宜保持在40~50只,日龄增加时饲养密度应逐步降低。
孔雀养殖:孔雀育雏环境要符合以下五个条件,特禽效益好过养鸡
脱温后即可放养,自由采食,每天注意补喂些青绿嫩草、蔬菜或新鲜牧草等。饮水保证清洁充足,环境卫生保证清洁、定期消*、定期驱虫以及防兽、防鼠等工作。20日龄后应逐步放到到室外增加活动量。
三
育成期(61日龄-2岁)
育成期在61日龄-2岁。每天早晚饲喂配合饲料2次,同时间隔供给青绿饲料2次。商品孔雀养至8月龄,体重达到3~4Kg,即可上市出售。
四
成年期(2岁以上)
产蛋期为减少各种应激反应,注意保持安静,以避免影响孔雀产蛋和公孔雀交配。种群公母比例宜保持在1:3~1:4。光照过强会影响孔雀活动,可于四周栽植些植物予以遮荫。产蛋期应注意补充动物性饲料及昆虫饲料(*粉虫、蚯蚓等)、微量元素(特别是钙、磷)、维生素,以满足种孔雀养殖需求。为利于换羽,秋季换羽期间可增喂火麻仁(约占饲粮10%)等。为便于孔雀产蛋,可在舍内角落处搭上窝巢,放上软草。注意在17~19点及时捡蛋。
五
特别提醒
冬季应做好孔雀舍的防寒保暖措施,夏季则应保证通风、遮阴。
养殖增值服务
养殖一点通为您的网站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