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已经到了,大家吃粽子了吗?今天大家就跟着猫猫一起来探索广东的端午习俗吧~~~
端午
端午节(农历五月初五日)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也称端五、端阳。这个节日源远流长,既有纪念屈原等爱国诗人的意义,又有驱邪避疫、祈求平安吉祥的意义。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,广东地区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文化。以下是猫猫整理的广东各地的一些端午节习俗:
1、赛龙舟: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活动之一,广东各地都有赛龙舟的活动,有些地方还有特殊的规则,比如深圳会在船上放置一把罗伞,寓意御赐黄缎。赛龙舟既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,又是为了展示水乡人民的勇敢和团结。赛龙舟时,人们会在岸上欢呼助威,或者在船上击鼓喊口号,场面十分热闹壮观。
赛龙舟
2、吃艾糍:广东人除了包粽子外,还喜欢用艾草做糍,寓意去毒气、避瘟疫。艾草是一种中药材,有清热解毒、止血止痛的功效。广东人会用艾草汁和糯米粉揉成面团,包上豆沙、花生等馅料,蒸煮成糍。艾糍色泽碧绿,香气扑鼻,口感软糯,是端午节的一道美味佳肴。PS:是艾糍不是糍粑!
吃艾糍
3、浸龙舟水:广东人认为龙舟水是“大吉水”,可以驱邪避秽,所以会在端午节当天浸洗龙舟水。龙舟水是指赛龙舟时溅起的水花,人们会用桶或者瓶子装起来,回家后用来洗脸、洗手、洗脚,甚至洗衣服、浇花等。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消灾解厄,保佑一年平安健康。
浸龙舟水
4、挂黄葛藤:客家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节挂黄葛藤在门前,寓意驱邪祛瘟,与黄巢起义有关。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,他曾率领起义军攻占广州,受到广东人民的拥护。后来黄巢失败被杀,广东人民为了纪念他,就在端午节挂黄葛藤,因为黄巢的名字和黄葛谐音。黄葛藤是一种有毒的植物,有驱虫杀菌的作用。
挂黄葛藤
5、打午时水:惠州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节正午时分到井里打水,认为这样的水可以清热解毒、防病治病。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“打五毒”的说法,认为端午节正午时分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可以消灭五毒(即蝎子、蛇、壁虎、蜈蚣、蟾蜍)。人们会用这种水泡茶、做饭、洗澡等,希望能得到阳气的滋补和五毒的驱除。
打午时水
6、拜龙母:德庆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节拜祭龙母娘娘,祈求平安吉祥,还会有舞龙、舞狮等表演。龙母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水利和风雨的神灵,又称四海龙王之母。德庆地区有一座龙母庙,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典,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参拜。庙会上还会有各种民俗活动,如走钢丝、吹糖人、卖艾草等。
拜龙母
7、回娘家:广州地区的新媳妇会在端午节回娘家向长辈贺节,送粽子、香包等礼物。这个习俗源于古代女子出嫁后不便回娘家的风俗,只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才能得到回家探亲的机会。端午节是一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,也是一个表达亲情和友情的节日。新媳妇回娘家是为了向父母表示孝敬和感感情。回娘家时,新媳妇会带上粽子、香包等礼物,表示对父母的孝心和对亲友的祝福。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,有各种口味,如咸肉粽、豆沙粽、蛋黄粽等。香包是用各种香料和药材制成的小布包,有驱虫避邪的作用,也是端午节的一种装饰品。PS:咸粽子天下第一!
粽子
你的身边又有什么样的端午习俗呢?端午节你又有怎样的计划呢?不管怎么样,猫猫在这里也祝屏幕前的你端午节快乐,在这个端午假期里能够收获真正的喜悦!